作者: Eric
ChatGPT英文寫作五大要點
「 補班」英文怎麼說? 要如何用英文解釋補班政策?
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大學課程的英語教材?
最近,我收到不少學生的問題,問我該如何準備托福、雅思等英文語言檢定。有些人則已超越了這些測驗,並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大學課程的英語教材。
當然,有一些幫助我們掌握關鍵點的閱讀和聽力策略,也有一些口說與寫作策略可幫助我們組織想法。但若我們不具備與環保、經濟趨勢、技術發展、醫療保健等常見主題的內容知識,我們又該如何回答相關問題?
確實,像托福與雅思這樣標準化的語言檢定,並不會測驗內容知識 (content knowledge)。但未具備任何學術科目的知識,意味著我們通常對這些專業議題缺乏理解和交流時的必要用語—所需的議題相關片語及詞彙、語塊 (lexical chunks)。
因此,當問及一國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孰輕孰重時,許多學生便迷失了方向,只能含糊說出「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makes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之類的回答。他們的想法和議題相關的詞彙時常不夠用,而須依賴沒有意義的複雜模板 (template) 來填滿時間或字數。
除了檢定之外,無論是校內的閱讀、聽力、口說還是寫作,學生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 (background knowledge) 以及就特定議題所設置的語塊 (theme-specific lexical chunks) 以完成作業。
要深入了解特定專業,須先具備基本的內容知識。例如,若無生物學、化學及數學的基礎,要如何理解細胞生物學 (cellular biology)?若不具備文藝復興 (the Renaissance) 及受其啟迪之——更具個人主義的——人生觀 (an individualistic view of human life),該如何理解現代的歐洲藝術與建築 (modern European art and architecture)?或許有人會辯稱,文藝復興的影響並不像歷史學家所聲稱的那麽巨大。但你若不先了解這些各異的觀點,根本就無法提出上述的說法。你可以查維基百科,但在對文藝復興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你知道要查什麼嗎?這確實有可能,但無疑會浪費你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件原本非常簡單的事。
因此,基本的學術內容知識是必須的。不僅是由於它為更進階的觀念與專業提供了基礎 (provide a grounding),同時也為你腦中翻來覆去的學術詞彙、片語與觀點提供了脈絡。比如說,當我一聽到「inflation」(通貨膨脹)這個詞時,我知道我將會聽到更多經濟議題與相關概念的資訊,諸如生產成本 (production costs)、原物料 (raw materials)、需求 (demand)、供給 (supply)與貿易 (trade)。我可能會聽到更多關於貨幣與財政政策 (mont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以及在特定背景下控制通膨的努力 (efforts to control inflation)。這些特定的經濟片語以及包裝它們的概念,就能從「inflation」這個字浮現於我的腦中。因為我有一些背景知識,使得與該主題相關的閱讀、聽力、口說與寫作,變得極其容易。
至於是否更關注內容或語言(content or language),則取決於課程需求。我上詞彙課時,通常更關注語言,課程內容更像是連接語言的網路。需要注意的是,我的受眾通常是國際大學生與研究生。他們在自己的第一語言(L1)已熟悉內容,但需要一些複習來喚醒他們的記憶。而尚不熟悉者,則需透過翻轉課堂的活動 (flip classroom activities)(如教學用的閃示卡、預先繪製的心智圖、簡短的英語維基文章)來預習課前材料。我雖會使用學生L1的以確保對新內容的理解(increase comprehension),但頻率不高。畢竟,已經要唸大學的國際學生須盡可能多地練習他們的目標語言 (英語),老師也可策略性地調整自己的語言使用並有所回饋 ,以增進理解力。使用的教材也應符合學生的需求。這就是所謂的「引人入勝/有趣味性的可理解輸入」(compelling comprehensible input),這意味著學生能夠以有趣和易於理解的方式聽到他們正在學習的語言。需要更多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的資訊可以參考: https://lttc-li.tw/clil101_003/
長話短說,我對通過學術機構的語言檢定的建議是——超越聽說讀寫的策略(這些策略確實是有幫助的)。但我們也須掌握這些學術專業(academic disciplines)必要的內容知識、句構與片語組,而非空洞的字彙與範文,如此我們才能理解較有深度的議題並與他人交流。
★★★★★★★★★★★★
📌 正是基於此一目標,我設計了我的《心智圖詞彙攻略》課程:https://bit.ly/3u6RFiZ
【心智圖詞彙攻略】FAQ: http://bit.ly/2NzNkyO
要如何用英文拜兔年?
「Spare」的各種用法
如何使用「there is/are」在學術寫作中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vLMLIL
“There is/are" can be used in academic writing to introduce a topic or to state that something exists. For example:
「there is/are」可以在學術寫作中用來引入一個主題或宣稱某件事物存在。例如:
閱讀更多»
研究範式 (research paradigms)
各種研究範式 (research paradigm): 唯物主義 (positivism) 、解釋主義 (interpretivism)、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和實用主義 (pragmatism)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jR7jwN
As a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various research paradigm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These include positivism, 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d pragmatism (Bryman, 2012).
當社會科學的研究生時,了解常用的各種研究範式非常重要。這些包括唯物主義、解釋主義、批判理論、建構主義和實用主義(Bryman,2012)。
閱讀更多»